微信扫一扫
据报道,近年来部分高校的不少大学生悄悄地在宿舍里养起了小猫、小狗、小兔子、小乌龟,甚至还有蜥蜴、蛇等“另类宠物”。近年来,我市居民养宠物成风,街头巷尾遛狗者甚多。此外,大鼠、小鼠、豚鼠、地鼠(俗称金丝熊)、家兔及鸟类等宠物也陆续进入寻常百姓家。泉州市卫生防疫站叶医生在接受笔者采访时,不无忧虑地指出:“这些活泼有趣的小动物,身上却潜伏着许多疾病的病原体,一不小心,就会殃及主人。”
有些宠物不宜进入家庭
养宠物虽然可为平淡的生活增添乐趣,也可作为情感的一种寄托,缓解人们的孤独寂寞及心理压力,但随着宠物数量的增多,也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不但狗叫扰民,宠物伤人,宠物粪便污染环境,而且宠物对病原微生物易感性强,易将病原微生物传染给人。因此,必须以科学的态度看待家庭养宠物现象。
防疫部门提醒市民,小白鼠、小白兔、豚鼠(荷兰猪)、地鼠(金丝熊)、小松鼠等动物,最好不要进入家庭饲养或当做宠物,因为这些动物在一些人畜共患病中,是重要的传染源或病原体的宿主。这些动物大多只提供给医学院校和科研单位作为教学或研究使用,它们对一些人畜共患病的病原体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易感性。在外界(包括家庭里)一旦受感染,就有可能将病原体传染给人类,如鼠疫、流行性出血热、淋巴球性脉络丛脑膜炎等。
宠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宠物对人类健康具有直接或间接危害,其传播途径包括:
作为传染源直接传播人畜共患病:通过直接接触(通过皮肤、黏膜、结膜、消化道和呼吸道)的传播方式传播人畜共患病,这些疾病包括狂犬病、炭疽、结核病、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猫搔病、弓行虫病、疥癣等。
作为病原体生长繁殖的宿主完成人畜共患病的传播:病原体在宠物体内完成必要的发育阶段或增殖到一定数量后,通过与人的皮肤接触使人得病,这类疾病包括鼠疫、淋巴球性脉络丛脑膜炎、华支睾吸虫病、巴贝西焦虫病等。
宠物排泄物的污染所造成的人畜共患病:宠物身上的脱毛、脱皮屑及随地大小便污染了蔬菜、食物及饮水,人误食后感染得病,这类疾病包括过敏性皮炎、过敏性哮喘、鹦鹉热及肠道疾病等。
有很多宠物爱好者认为,他们精心饲养宠物,天天给它梳洗打扮、让它吃好喝好,抱着它玩抱着它睡,不让它接触其他宠物,总不该得病或传染疾病吧。这实际上是错误的观点,因为它在成为宠物之前也有各自的生活习性,若成为宠物,就会打乱它们的生活规律,使它们容易致病;同时由于宠物的毛一般比较长,容易藏污纳垢,是病原体比较适合的孳生地;加上宠物是某些人类疾病的天然宿主或传播者,这些因素均能导致宠物将病原体传给人类。
养宠物要定期打预防针
如何防止宠物将疾病传给人类?市卫生防疫站叶医生指出:禁止大鼠、小鼠、豚鼠、地鼠、家兔等动物作为宠物进入家庭。饲养犬、猫等宠物一定要定期打预防针,要培养其良好的卫生习惯;宠物外出活动时不能随地大小便,最好用草纸将粪便包好送到化粪池作无害化处理;养犬家庭务必要讲公德,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养犬注册手续。
有孕妇的家庭一定不要饲养犬、猫等宠物,因为其所寄生的寄生虫(如弓形虫)特别容易引起孕妇体内胎儿发育不良或产生畸形。
最好不要让宠物舔抚家人的皮肤、黏膜及小孩的肛门,因为有病例证明犬、猫能够通过这种方式将狂犬病病毒传染给人。
饲养鹦鹉、鸽子和金丝雀等鸟类的家庭要定期对环境进行消毒,尽量避免吸入这些鸟类的羽毛、粪便的尘埃,避免被其咬伤,防止感染鹦鹉热(鸟疫)。
饲养宠物也要注意科学方法,其口粮配合要全面,其饲喂量及次数也要注意,以确保宠物健康。
让宠物养成良好的卫生及生活习惯,尽量使其在固定的场所大小便,并定期用消毒液清洗宠物的毛发,定期驱除其体内外的寄生虫,定期打预防针。
饲养宠物的家庭一定要配备常用的卫生药物,如碘酒、新洁尔灭、臭肥皂等。当宠物咬伤人时,一定不要惊慌,要尽快将伤口内的毒血挤出,并立即用2%的新洁尔灭或臭肥皂水浸泡消毒,接着用碘酒棉球涂搽伤口部位,然后到卫生防疫部门接受治疗或预防处理。
自定义html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