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调查|小学生减负,从何处“减”起_河北新闻网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燕赵河北 / 正文

000.jp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调查|小学生减负,从何处“减”起_河北新闻网

转载 2018/11/08 09:33:33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河北新闻网 作者:佚名 524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10月19日下午,石家庄市某小学门口,各种课外辅导、托管机构工作人员在做宣传。 记者王思达 实习生桑珊摄

[阅读提示]

减负,一个对于学生和家长来说似乎老生常谈却又绕不开的话题。

由教育部拟定的《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5年前已经实施,提出小学不得留书面家庭作业、规范考试等十项措施,被认为是“史上最严减负令”。今年8月30日,教育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再次提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小学低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等要求。与此同时,各地也纷纷推出减负禁令。

在各方减负要求之下,实际情况如何?笔者就此进行了调查。

保定市某课外补习班上,睡着的孩子。 孙峰摄

小学生依然“压力山大”

“负担极重,压力极大。”10月26日,石家庄市民闫女士在谈及女儿的课业压力时,脱口而出8个字,让人颇感意外。

闫女士的女儿姗姗就读于石家庄某重点小学,今年秋季刚刚升入6年级。闫女士坦言,面对即将来临的小升初压力,孩子的课业负担比她之前预计的还要重。

“自从6年级开学后,孩子每天作业基本都要做到晚上10点以后。听说有些做得慢的孩子,要做到夜里11点甚至12点。”闫女士无奈地表示,现在竞争这么激烈,为了成绩,实在是没办法啊。

笔者调查发现,姗姗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许多小学生家长反映,孩子升入五六年级后,课业压力明显比之前大了很多,起得早、睡得晚,作业难以完成、觉不够睡已经成为常态。

事实上,为给孩子们减负,社会各界曾呼吁多年,国家层面也曾多次出台政策。

2013年,教育部拟定并实施了《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被称为“史上最严减负令”,规定在作业、考试要求、补课现象等方面都作出了具体要求。其中,要求小学一至三年级学生原则上不留家庭作业,四至六年级学生每日家庭作业量不超过1小时。

根据教育部的相关要求, 2013年7月1日,省教育厅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行为 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意见》,从课程计划、在校学习时间、家庭作业、违规补课、教辅用书、考试评价、招生和竞赛8个方面出台规定,并对减轻中小学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作出明确要求。

虽然减负政策频出,但面对小升初压力,高年级小学生繁重的课业负担仍很难减轻。

那么,相较于高年级小学生,更应倡导快乐学习的低年级小学生的情况又如何呢?

“我家孩子现在上小学三年级,学校课业负担不算重。”石家庄市民孙女士说,这两年,市里发过几次给孩子们减负的通知,内容包括作业时间不能超长、不能要求家长打印作业、不能让家长批改作业等,“我觉得这些通知还是挺有用的,尤其是今年,需要家长帮忙辅助的作业几乎没有了。”

虽然孙女士表示孩子的校内课业负担不重,但孙女士的女儿小曼却表示自己每天“一点也不轻松”。这种“不轻松”,并非来自校内课业负担,而是来自大大小小的校外辅导班。

今年开学后,孙女士给女儿报了英语、数学、钢琴等多个课外辅导班。每天下午放学之后,小曼就要奔波在去往各个辅导班的路上。“每天下辅导班回家,早则晚上6点,最晚要到晚上8点以后。”

更让小曼感到“压力山大”的是,从辅导班下课并不意味着一天学业的结束。

“每个辅导班都要完成家庭作业,而且还要‘打卡’,偷一天懒都不行。”孙女士介绍,“英语课要完成四十个单词抄写,还要录制英语口语视频;数学课要完成两篇口卡;钢琴课每天至少练习半小时;舞蹈课也得每天练习基本功。”

每天晚上这一套辅导班作业做下来,至少需要一个多小时。“现在孩子年级低,老师留的课堂作业非常少,但是这堆辅导班作业做下来,有时候甚至要到晚上10点多。”孙女士说。

随着家长对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加大,像小曼这样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低年级孩子已经越来越多。一位从事教育辅导行业的人士透露,保守估计,现在至少有70%的小学生参加了不同程度和类型的课外辅导班,甚至出现了年级越低的小学生课外辅导班越多的情况。

“现在来看,高年级的孩子因为面临升学压力,校内减负难以实现。而低年级的孩子,虽然校内实现了一定程度减负,课外班却在加负。可以说,现在的小学生仍然压力很大。”该业内人士表示。

石家庄市某小学附近,放学后的孩子们。 张文摄

减负究竟难在哪儿

近年来国家层面和各地诸多“减负令”,并没有让小学生真正实现减负。小学生减负究竟难在哪儿?

“我们学校一直提倡素质教育、快乐教育,不给孩子们太大的压力和课业负担。但很多时候,家长比学校都着急,甚至有家长主动要求学校给孩子增加压力。”石家庄市外国语小学赵老师说,“因此,我觉得减负不仅仅是学校和老师的事,家长也责无旁贷。很多时候,家长们争先恐后地给孩子报各种课外辅导班,才是孩子压力的主要来源。”

对赵老师的这种说法,家长们却表示“有苦难言”。

“我们不是不想给孩子减负,是不敢减啊!”在石家庄某省直单位工作的陈女士无奈地表示,“作为家长,我们当然希望给孩子一个宽松自由的成长环境。但在成绩决定命运的大环境下,每个家长都不希望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大环境没有改变的情况下,没有家长敢拿自己的孩子当试验品。”

陈女士的看法,引发了石家庄市民郑女士的共鸣。一直以来,郑女士都坚持让孩子快乐成长,几乎没给孩子报什么课外班。“可到了小升初的时候,我发现他和其他成绩优秀的孩子在数学和英语上都有差距,就着急了,立马给他报了两个课外班。今年他如愿上了心仪的重点中学重点班。要是最后一年不加压,肯定是上不了的。”郑女士坦言。

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看来,家长们的这种担忧主要来自于学业竞争提前。“以前,孩子小学没好好学,初中、高中还有可能追得上。如今,小学课程越来越难,竞争明显提前。小学学不好就可能去不了好初中,去不了好初中就去不了好高中,去不了好高中就很难考上好大学。在这种提早到来的竞争压力下,家长们的焦虑也就可以理解了。”

家长们焦虑的背后,其实是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

“我国人口众多,优秀的教育资源相对紧缺。即便在一二线城市,中小学仍然存在强校、弱校之分,甚至在同一个学校,还有重点班、非重点班之分。强校、弱校,在教学设施资源、师资力量、升学率等方面差距很大。因此,家长们只能想方设法给孩子增负,希望孩子能在升学竞争中脱颖而出。”熊丙奇表示。

事实上,针对家长们的这些焦虑,教育部门曾多次出台相关规定加以规范。例如,我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义务教育阶段不得设立重点校、重点班;教育部今年初印发的《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也规定,严禁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混合招生、混合编班。

然而,以上规定在现实中却难以完全执行。笔者调查发现,不少小学、初中仍然存在违规招生、办学现象,如公办学校以民办名义招生、抢生源,以集中优质资源打造尖子班、重点班。而这些行为,又恰恰和当地教育部门的升学、政绩等诉求方向一致。

“如此一来,追求政绩的教育部门,也就对一些学校的违规招生、办学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有些地方,教育部门甚至还为这些学校的违规办学打掩护,将其包装为教育改革、创新。”熊丙奇表示。

在专家看来,以上这些,还只是小学生减负难的直接原因。

“说到底,减负难的根本原因在于教育的刚需——中高考依旧不变。”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专家刘凤华分析,目前,我国中高考制度改革没有实质性进展,考试升学还是用单一的分数标准选拔评价学生。在每分必究的升学录取制度指挥下,学校、老师、家长、学生都被应试化,在这种情况下,“减负令”要求小学不要考试、不要百分制打分、不要排名,只是听上去很美。即便学校做到了这一点,校外增负也是必然。

改变教育评价体系才是长久之计

出台“减负令”的初衷无疑是好的,有关减负的规定,也符合教育规律。究竟如何才能真正为小学生减负?

熊丙奇认为,首先要解决“减负令”难以落实的问题,“长期以来,虽然减负政策层出不穷,但由于缺乏问责机制,总是在颁布时起到一定作用,之后又故态复萌。因此,教育部门应该针对‘减负令’出台明确的问责规定,让其真正落到实处。”

除严格落实减负规定外,业内人士认为,减负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还需要社会、学校、老师、家长、孩子各个方面共同努力。

“譬如,各地教育部门要规范各类竞赛。”刘凤华表示。

近年来,国家和各地教育部门都严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以各类竞赛证书、学科竞赛成绩或考级证明等作为招生依据,但是仍有少数学校无视禁令。因此,一边是教育部门的三令五申,一边是依旧火爆的各类竞赛。有的学校和培训机构合作,开展“密考”;有的竞赛组织者,则把学校认可竞赛成绩作为竞赛宣传。

“各类竞赛层出不穷的主要原因,是义务教育资源不均衡。”刘凤华认为,由于教育资源不均衡,在择校的压力之下,就连部分幼儿园都出现了小学化的趋势。而我国2006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地方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责任。因此,各地政府和教育部门有责任切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府必须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同时转变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模式,打破现存的择校利益链。

近两年,石家庄市在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方面作出了有益尝试。为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薄弱学校流动,石家庄推行校长任期制,逐步实行教师轮岗制,推进县域内校长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为保证教师的业务提升培训,石家庄市两年投入资金4700余万元,培训教师、校长和教育行政干部23万余人次。

“小学生减负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还要依赖于中高考制度改革。”有关专家表示。

笔者了解到,2010年颁布的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确定了高考改革的思路是,打破一考定终身,推进考试招生分离,探索政府宏观管理、专业机构组织实施、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的考试招生新模式。但到现在为止,高考改革的具体方案尚未出台。

“总之,要从根本上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把学生和家长从繁重的学业负担以及择校焦虑中解放出来,不能简单依靠推迟上学时间、叫停竞赛、规范教育培训机构经营等举措,而需要改革教育评价体系、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熊丙奇认为,只有改革中高考制度,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学校办学和学生求学才有良好的制度环境,减负才具有现实可能性。(记者王思达 实习生桑珊)

■他山之石

国外中小学如何安排课业

美国:“项目学习法”培养孩子主观能动性

美国小学教育中很典型的教学设计是“项目学习法”:即把一个知识点作为一个项目,学生自主调查和研究与这个项目有关的内容,最后把所得的知识通过不同的书面形式呈现出来,如撰写研究报告、进行实地调查、出版手册新书等,而这些知识在孩子的大脑里是一张立体的网络。

许多美国教育专家都倡导这种主动学习方法,他们认为:“一个主动追赶蝴蝶的孩子会比后面有人追着赶的孩子跑得快,也跑得更久,后者一旦有压力可能就放弃了,但前者一定是凭借着浓烈的兴趣跑下去。”

在这个过程中,美国小学生需要独立完成拟定选题、搜集资料、分类整理、撰写内容、绘图和编辑等一系列学习任务,并有足够的自由度来发挥创意并决定作品的内容。

日本:自由研究作业鼓励体验式学习

自由研究作业是日本从小学到高中普遍开展的一项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活动,是由学生自主确定主题、发现问题、寻找解决方法的开放性作业。这项作业起源于上个世纪的“大正自由教育运动”,当时,日本著名教育家小原国芳提倡“全人教育”,即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并在自己创办的玉川学园率先开展“重视学生兴趣、倡导体验学习”的运动,设立学生自主研究实践,鼓励学生走出校园。

自由研究作业的宗旨是让学生在没有老师和家长指导的情况下,独立完成研究,实现深度学习。

2016年,日本数理教育研究会选出了年度优秀研究案例,其中一份便是小学三年级学生以“如果不是去上学,我会走到哪里”为主题的报告。这名小学生的家距离学校很远,他每天都是走路上学,于是他想计算下自己一共走了多少路。统计后他发现,一年级至三年级一共上学486天,从家到学校需要步行3段路程,换乘2次公交车,按照每天的行走步数和平均步幅,他计算出三年来共走了18000公里,他的研究初衷是证明自己每天上学走了太远的路,没想到这个结果是从日本到巴西的距离。

马来西亚:“制服团体”提高孩子综合能力

在马来西亚,课余的补习班非常少,家长也很少让孩子参加补习或者特长班,真正吸引马来西亚中小学生的是参加“制服团体”。“制服团体”包括童子军、少年警察、少年军等等,男生和女生均可自愿参加。

“制服团体”是马来西亚中小学生组织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参加“制服团体”的学生数量众多。在完成“制服团体”的技能考核过程中,中小学生们可以扩充自己的急救知识储备、提高野外生存能力、自理能力等。

马来西亚的中小学生可以通过完成规定的技能考试来给自己的学业成绩加分。考核会从升入初中开始,每个寒暑假考核一到两项。因此,完成指定技能考核的时间一般会持续若干年,参加“制服团体”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完成升学,甚至就业。(整理/记者王思达)

责任编辑:张云
已有0人点赞

自定义html广告位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