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砥砺奋进的五年】绣扶贫花结幸福果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本地快讯 / 正文

000.jp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砥砺奋进的五年】绣扶贫花结幸福果

转载 2017/07/18 10:54:16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415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砥砺奋进的五年】绣扶贫花结幸福果

  绣扶贫花结幸福果

  ———看张北金家村如何打赢脱贫攻坚战

  张家口新闻网记者吕永清通讯员王英军张树军曹文斌

  夏日的张北,青翠遍野。

  早就听说二台镇金家村扶贫产业做得好,这一天,正赶上省扶贫办的同志到这里实地调研,记者便一同前往一探究竟。

  刚一进村,就看到成片的白色大棚整齐有序地排列在村子四周,一眼望不到边。走进几个大棚,村民们忙碌其间。村党支部书记孙守清告诉记者,金家村大棚以设施蔬菜和马铃薯种植为主,其中,育有“大白花”“夏波蒂”“荷兰14号”等多个系列、15个品种,形成了完善的脱毒马铃薯繁育生产线。全村239户、681人,而马铃薯种植大棚则有700多个。

  早些年,金家村由于土质沙化,资源贫乏,村民一直靠旱作农业维持生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村民们有了扩种马铃薯等农作物的意识,但由于良种和科技投入跟不上,导致产量平平,经济发展缓慢。对此,村“两委”干部充分发挥“领头雁”作用,为100余户农民免费提供良种、传授技术,逐渐做大做强了马铃薯产业。现如今,金家村建有年产3000万株脱毒马铃薯种苗培育室一处,建设了脱毒马铃薯网棚388个,还配建了储量能力达2000吨的贮藏窖。

  在其中的一处大棚内,我们见到了已经脱贫致富的裴海云。三年前,裴海云家无任何特色产业,起初作为贫困户,她家分到了五个大棚,春种秋收,第一年一个大棚就挣了8000多元,五个大棚共收入四万多元。尝到甜头的裴海云,第二年又承包了16个大棚,挣了8万多元,2014年便脱贫出列。今年她又流转了160亩土地,全部用来种植马铃薯,预计收入20多万元。

  今年51岁的李凤兵,早些年养殖奶牛,后因奶业市场受到冲击,奶牛养殖无法继续维持,李凤兵便想着外出打工挣钱。村干部听说后,多次登门了解他的想法,并劝他留在村里转行搞农业种植。被村干部的致富账所打动,没有多少种植经验的李凤兵,第一年流转了70亩土地种植种薯,结果挣了20多万元。今年他又大胆流转土地350亩,一亩地收入按1000元算,预计秋收可获利35万元左右。

  “现在再也不寻思着出去打工了,守着自家的金蛋蛋,以后的好日子还长着呢,”李凤兵言语中透露出幸福。

  如何在致富路上走得更好?2016年,市委办驻村工作组的到来,又为金家村全力打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注入了新的活力。在确定的脱贫规划中,工作组为每一位贫困户量身打造了实实在在的脱贫路子,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还谋划实施了产业扶贫项目,为日益发展壮大的马铃薯产业建设恒温库便是其中之一。

  为降低马铃薯和蔬菜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解决增产不增收问题,驻村工作组积极争跑资金,规划投资200万元,建设1000平方米的蔬菜恒温库一座,方便村民蔬菜仓储和销售,抵御市场风险。仅此一项,可为贫困户每年人均增收700多元。

  由贫困村到154户贫困户脱贫摘帽,由名不见经传的僻壤小村到农业产业基地,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金家村犹如凤凰涅槃,走出了发展新路。

已有0人点赞

自定义html广告位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