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张家口新闻网记者 王万亮
“台路沟乡因地处山沟而得名,道路坑洼、 交通不便的现象曾长期存在。”回忆起台路沟乡的过去,乡党委书记邰晓峰说。
然而,如今这里却完全是另一番景象———道路纵横, 屋舍翻新, 光伏电板熠熠生辉, 发电风车迎风旋转,再配以蓝天、白云、草地美景,恰如一幅美丽的现代乡村画卷。
要想富先修路
曾经,道路问题不仅严重影响台路沟乡村民出行,而且还制约了农产品的销售。
因为交通不便,农民只能借助农用车将农产品运往县城销售,不仅耗费时间, 而且产品还卖不上好价钱。直至2013年,台路沟乡仍有贫困人口3945人, 其中前大营滩、 水泉等11个村贫困发生率均在60%以上。
自2014年以来,台路沟乡整合各类资金400多万元用于道路建设。 现在,这里乡间道路四通八达、平坦宽阔,成为沟通张北西南、万全北部、尚义东部的重要交通枢纽和商品集散地。每逢秋收时节,外地客商都会早早把大货车停在田间地头争相收购农产品, 马铃薯、甜菜等一经刨出就能过泵装车。
“自从修好路,村里变化太大了,咱老百姓的日子眼瞅着一天天红火起来了。”亲眼见证了水泉村变化的高俊峰感慨万千。
2014年至今,台路沟乡已有2525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稳定脱贫率达64%。
选好产业稳增收
好产业是帮助农民打开致富之门的 “金钥匙”。
近年来,台路沟乡深入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按照 “产业到村、扶持到户”的原则,在优化种植业的基础上,探索发展其它产业,帮助村民拓宽收入渠道。
“趁着农闲,在家门口的公司打工每天就能挣八九十块,以前想都不敢想。”刘艳梅口中的 “家门口的公司”,是2016年落户台路沟的一家专门生产杏鲍菇的企业, 现日产量能达到20吨。李家营及周边10余个村庄的村民因此获益,15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打工挣钱,尤其是农村留守妇女平时也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更让人欣喜的是,462户贫困户以扶贫资金入股企业, 每户每年保底增收700元,将土地流转给该公司的30户村民,每亩旱地流转费可收入130元。
通过大力度招商引资,今年台路沟乡又引进了张北欧艺丽莎家具装饰公司,直接带动50多名村民就业,十里八村的木工、油漆工再也不用东奔西走外出打工了。50岁的木工张敏坦言: “以前在外面打零工,不仅照顾不到家人,而且收入不稳定;现在收入稳定,还有‘三险一金’,和正式工一样!”
台路沟乡文化之美,令人称道。
一排排绘有村民文明公约、尊老爱幼等内容的 “文化墙”让纯朴向善的民风跃然眼前;一个个详细记录着各个村庄的历史渊源、风土人情的 “村史馆”“民俗馆”,让历史长河中兴废交替的片段得以呈现。
2015年以来, 台路沟筹集建设资金1200余万元, 全力推进村容村貌整治和特色产业培育,致力打造宜居宜游宜业的美丽乡村。至今已有台路沟、刘家坊、前大营滩、水泉等8个村获批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精品示范村。
也正是源于台路沟乡的美丽乡村建设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元素,住农家屋、吃农家饭、享农家乐的游客越来越多,诸如刘家坊、 镇虎台等村陆续建成30多处农家庄园。 “这里客流量挺大,每逢旺季一天就要接待好几百游客,年收入能达到20多万元。”大疙瘩村老村长庄园负责人说, 随着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庄园的生意肯定会越来越好。
与之相匹配的是,台路沟各村也发生着惊人蜕变,往日 “破、乱、脏”的村貌彻底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为丰富村民日常文化活动而建设的文化广场、健身广场和设施齐全的卫生室,村民生活越来越多姿多彩。
自定义html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