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陈鹏老人生前照片。
5月7日一早,石家庄的陈女士给本报打来新闻热线,她说,本报长期关注的石家庄最后一名远征军老兵陈鹏是她的爸爸,老人家于5月7日凌晨1时许去世了,享年96岁。
老人吩咐:身后事从简 不摆花圈不设灵堂
陈鹏是石家庄唯一的一位远征军老兵,几年前本报记者孟醒石曾多次采访报道过这位老人,旨在呼吁更多的人关注、关爱抗日老兵。在本报的关注下,近年来,逢年过节,总会有不少爱心人士上门看望慰问这位远征军老兵。
5月7日凌晨1时许,生病住院治疗4个多月的陈鹏老人离世了,享年96岁。陈鹏老人的大女儿陈尚华女士,第一时间给晚报打来电话,告知这一消息。她在电话里说,父亲走得很安祥,感谢晚报这么多年来的关注。
按照与陈尚华女士的约定,昨日14时30分,记者准时赶到陈鹏老人生前居住的金恒花园。小区里很安静,陈家所住的单元楼门口没有摆放花圈,房间里没有设置祭奠的灵堂。65岁的陈尚华是陈鹏老人的大女儿,她一脸平静地说:“按照父亲生前吩咐,身后事一切从简,不摆花圈、不设灵堂、不搞祭拜,不许哭哭啼啼,也不麻烦亲朋好友!”所以,小区里的许多邻居都不知道老人走了。
陈鹏老人住过的房间干干净净。陈尚华指着阳台上的三个轮椅说,那都是父亲生前用过的,现在都没用了。她一边整理父亲的床铺一边说,父亲从89岁那年生病,一直是她们姐妹三人昼夜伺候,没让老人受过一天罪。
据了解,陈鹏老人的遗体5月8日上午火化,将和老伴合葬在双凤山陵园,只有家人参加,不搞遗体告别仪式。
女儿:父亲一生严于律己 不搞歪门邪道
客厅的茶几上,有两份塑封的《燕赵晚报》,那是晚报记者孟醒石当年做的报道,版面上是2012年给陈鹏老人拍摄的照片。那时候老人精神矍铄,捧着《燕赵晚报》读得津津有味。
陈尚华从书桌里拿出不少父亲的老照片。记者注意到,每年国庆节,陈家姐妹都会推着父亲到人民广场照张合影,背景有鲜花,特别的地方是画面上还有每一年国庆节的日期。
两枚金光闪闪的纪念章。
陈尚华拿出两个精美的仿红木盒子,盒盖印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等字样,以及和平鸽图案。
打开木盒,两枚金光闪闪的纪念章呈现在眼前,抗战胜利60周年的纪念章,正面铸有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人民大团结的5颗五角星、象征人类和平的鸽子和橄榄枝、象征革命圣地的延安宝塔山,以及军民合力抗战的场面。纪念章直径50mm、厚3.0mm,主章为铝合金、镀24K金。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更是金光闪闪,由抗日战士浮雕、延安宝塔山、黄河、橄榄枝、光芒5大元素构成。
陈尚华清楚地记得,2015年9月3日,电视里现场直播天安门广场阅兵仪式,老人让家人给他换上干净的衣服,把两枚纪念章给他戴在脖子上,端端正正地坐在电视机旁边,让家人给他拍照留念。
如今,老人走了,抚摸着父亲的遗物,陈尚华讲述着父亲生前的点点滴滴,眼圈微红,但就是没让眼泪流出来。“父亲一辈子严格要求自己,也严格要求女儿们,他总说自己是共产党员,要起先锋模范带头作用!”陈尚华说,自己当年曾想让父亲把她调到国棉五厂,但被父亲断然拒绝,声称不能搞特权。“他就是一个严于律己,一身正气的人!从不搞歪门邪道!”
陈尚华整理父亲生前的床铺。
投笔从戎 飞越喜马拉雅山赴印对日作战
据了解,1921年出生的陈鹏祖籍辽宁铁岭,少年时考入国立西北工学院,读纺织工程系。1943年底,日本侵华最为疯狂的时候,国家到了危急存亡关头,国民政府号召知识青年从军。西安当时有西北大学、西北工学院、医学院、农学院四所高校,加上各地流亡学生,都踊跃报名。当时有首《知识青年从军歌》中唱道:“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况乃国危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弃我昔时笔,著我战时衿,一呼同志逾十万,高唱战歌齐从军。”很多东北流亡学生,不甘心第二次当亡国奴,陈鹏跟大家一起咬破手指,誓言参军报国,情景震撼人心。
资料显示,这批学生兵被美军飞机空运至云南沾益,1944年春又飞过喜马拉雅山到达印度丁江受训。在印度兰姆加,被编入驻印军辎重兵战编汽车第一团,战友基本由西南、西北等大学生构成。团下设三营,一营为西南联大学生,二营为西安院校学生,三营为高中毕业生。
当年陈鹏和同学们一起飞赴印度,是远征军汽车兵。抗战胜利后,又回到了西北工学院读书。毕业后,陈鹏又去了唐山华新纺织厂工作。1952年左右,国棉五厂成立,陈鹏从唐山来到石家庄,任副厂长兼总工程师,还曾被评为省劳动模范,后来光荣离休。
据了解,2014年2月25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一行三人来到石家庄,在燕赵晚报记者带领下,探访了陈鹏老人。当时,老人的女儿陈尚华、陈尚民、陈喆还拿出了珍藏的一些照片、书信、资料,甚至专门到国棉五厂档案室抄写老人的简历。陈鹏的女儿们还拿出老人读书时用的眼镜、放大镜,以及一些文献资料,全部捐献给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志愿者:抗战老兵只剩八九位 急需关爱
在石家庄从事建材生意的时存财先生,是一位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昨日下午,关爱抗战老兵团队安排他前去吊唁、慰问,送老兵最后一程,并嘱咐他给陈鹏老人送几个花圈。
时先生在金恒花园小区门口定了几个花圈后,却发现小区门口没有任何动静,觉得蹊跷。他和卖花圈的商贩说,自己先去打探一下。到了陈家才明白,原来是按老人的遗愿进行,一切从简了。“本来,我们这个组织要人有人、要车有车,很想帮助陈老的女儿们料理丧事,没想到人家这么节俭、简单、低调。”
据了解,此时还有不少大学生志愿者,已出门坐车前往陈家,想表示吊唁、慰问。时先生只好电话通知大家原路返回。随后,时先生又返回花圈店,和店主说明情况,把花圈全退了。
时先生感慨道,陈鹏老人是石家庄最后一个远征军老兵,可惜也走了!如今,经过他们团队的了解,石家庄的抗战老兵已经很少了,都是90岁以上的老人。他们,是抗战中幸存的老兵,当年,在中华民族危急存亡的紧要关头,挺身而出、前仆后继、血洒疆场。
他们,是风烛残年的老兵,腰背弯曲,皱纹丛生——可是,他们弯曲的腰背,曾经挺起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沟壑般的皱纹里,铭刻着不朽的抗战史诗和民族精神!
1931年—1945年,中华民族浴血奋战英勇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70多年过去了,当年奋勇杀敌的将士,已是白发苍苍的老者,他们绝大多数散居在偏僻农村,急需得到社会的关爱。
致敬民族英雄,弘扬民族良心,这,不仅是华夏民族每个人的神圣使命,也是我们这些晚辈后代应尽的义务。
自定义html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