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中国共产党赤城县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全县发展处于跨越转型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大会的主题是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方针政策和各项决策部署,解放思想、攻坚决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发展回眸 抢抓机遇转型升级走新路
五年来,赤城县委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抢抓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打造自己的绿色品牌,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筹办冬奥会、建设可再生能源示范区”三大机遇,主动认识和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几年的时间,该县在推动全县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五大特色产业迈出新步伐
树立 “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 特色就是竞争力” 理念, 确定并着力培育了战略性新兴产业、 文化生态旅游产业、 健康服务产业、 特色种养加产业和新兴能源产业五大特色主导产业, 摆脱了 “一矿独大”的局面, 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明显提升。突出项目建设主旋律、 全面打响 “项目攻坚战”, 实施 “走出去、 请进来, 以水联姻、 全面合作” 的协同发展战略, 项目的数量、 质量和规模得以历史性提升, 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 “历史性突破”。引进和实施了LED照明及可见光通信、中国黄金集团石墨烯深加工、 香港凯富沸石深加工、 住建部绿色建材基地、 上海正硅新能源智能组件制造、 新雪国、 海陀小镇、黑龙山国家森林公园等一大批高科技、 绿色产业项目和生态旅游项目, 打造了全国光伏扶贫示范县。 赤城县的园区实现了“零” 的突破, 目前已有LED照明、 上海正硅等高新企业进驻。
社会事业持续稳定发展
探索实践了“六位一体”扶贫机制和资产、资金、土地、劳务入股模式,实现农村低保与扶贫线“两线合一”。 完成136个村的农村面貌改造提升任务, 以 “产业富民、生活文明”为核心,高标准打造了首批12个美丽乡村。全县农业种植结构不断优化,形成了绿色蔬菜、优质林果、中药材和食用菌种植等特色产业。 始终坚持稳定第一责任,按照“依法信访、依法治访”原则,创新实施了“1221”信访工作法,缠访、闹访问题得到整治,全县信访稳定形势发生根本性好转,“非访” 降幅全市第一。 信访工作得到了省、市肯定,“1221”工作法在《河北信访》刊发,并在全省推广。 加强社会治理, 社会和谐稳定,全面实现了“六个不发生”,圆满完成了申奥和阅兵期间安保任务; 禁毒工作实现“零种植”,得到公安部和省政府充分肯定。 强化安全生产,全县矿山、尾矿库等10个重点领域全部实现“零事故”。
改革创新引领社会长足发展
五年来,赤城县始终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引领发展,以打造“全国投资发展环境最优县”为目标,以“全市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试点县”为契机,加大“简转放免”力度,项目审批实行“六个一”,成功颁发全省首张“五证合一”执照,走在全国前列,得到市委、市政府肯定;建立的目标责任考核管理机制,实施“年初建账、年中查账、年底要账”,进行精准督导、严实督导、问责督导;建立观摩拉练机制,一线发现、检验、甄别干部;建立年终述职机制,各级领导干部年终登台述职,向全县人民交账。最大限度盘活土地资本。充分利用土地增减挂钩和占补平衡政策,完成土地整理5300亩,盘活了土地存量,增加了用地指标,保障了发展。
坚持生态发展打造绿色品牌
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打造绿色品牌,生态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 增强了发展的竞争力。 累计投资5.03亿元,完成京津风沙源治理、 京冀水源保护林等重点造林绿化工程73.3万亩; 积极推进森林草原防火、病虫害防治、禁牧等工作;加大县城生态建设力度,顺利通过“省级园林城市”复检。 “三河”流域水质达到II类标准,县城饮用水源达标率达到100%;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54.37%,较“十一五”末增长12个百分点,林草覆盖率达到72%,全年II级以上优良天数达到300天以上, 年均PM2.5值降至每立方米37微克,空气质量位居全省最优行列。“长寿宜居之乡、投资创业福地”的品牌正在形成。
蓝图展望 明确目标绿色崛起踏征程
今后五年工作中,赤城县将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统筹做好调结构、促转型、优环境、惠民生工作。充分发挥区位、资源、生态三大优势,推进项目立县、产业强县、实干兴县,实施脱贫攻坚、项目攻坚、作风攻坚,培强壮大五大特色主导产业,着力打造项目建设标杆县、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县、绿色建材基地县、光伏扶贫示范县、国家级园林城市和京北湖城,全面从严治党,解放思想、攻坚决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
牢固树立 “脱贫攻坚既是一项政治任务,又是一项经济工作,更是一项民生工程”的理念,举全县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力争贫困人口2018年全部脱贫,后两年巩固脱贫成果,确保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
坚持“十个精准”到位。要在认真落实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六个精准”基础上,强化“四个精准”,把脱贫攻坚作为2020年以前最大的政治任务,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坚持县级领导包乡镇,部门和乡镇领导包村,县直和乡镇干部包户,责任到人,一包到底,实现所有贫困村、贫困户扶贫责任全覆盖;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聚焦重点,精准发力;所有领导、所有部门、所有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围绕县委、县政府脱贫攻坚“1号工程”,凝心聚力,整合人、财、物,一切围绕脱贫转,一切为了脱贫干。
坚持产业扶持到位。 要大力发展特色种养加产业和光伏扶贫产业,推进“六位一体”产业扶贫机制,大力发展农村股份合作制经济,到2020年,实现所有贫困村专业合作组织“全覆盖”;在产业脱贫的同时, 综合推进 “互联网+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电商扶贫”、“医疗扶贫”、“文化扶贫”、“爱心扶贫”, 统筹发展现代农业、山区综合开发、美丽乡村、生态建设和乡村旅游。
坚持政策保障到位。通过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实施生态扶贫、为贫困户缴纳大病医疗保险和实施“雨露计划”,做到收入和支出“两个兜底”,解决贫困户因病、因学返贫的问题。
走产业转型绿色发展之路
未来五年,将进一步突出项目建设“主旋律”,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牢固树立 “奥运+”、“协同+”理念,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走出一条绿色发展、转型升级、跨越赶超的新路子。
在培强产业方面,赤城县加快产业高端化、规模化、集群化步伐,积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引进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生物医药、新型建材等低碳、环保、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充分利用该县丰富的旅游资源,借力奥运,协同发展,打造“精品三日游”;以创建“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和创建“光伏扶贫示范县”为契机,推动风能、水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科学布局、规模发展,大力推进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项目。
在破解交通瓶颈方面,赤城县加快延崇高速公路、京北一级路建设,打通区域经脉,实现以路破颈,释放协同红利。同步推进国道112线、宝平线、白四线等国省干道改扩建工程;加快县城外环路、火车站连接线和城区主干道改造工程建设;依托新雪国通用机场和航空培训基地项目,发展通用航空。到“十三五”末,县级道路全部达到二级公路标准,主要乡道全部达到三级公路标准,全县“路铁空”立体综合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实施汽车客运站南迁,完善县城火车站基础设施,提高客货两用通勤能力;服务全县发展大局,新建4个旅游客运站;完善城乡公共交通体系建设,到2020年,18个乡镇公交全覆盖。
在园区扩模提质方面,按照 “集中、集聚、集约”原则,把县城园区作为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战场、主平台、主引擎,打造县域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园区规模、功能和品位,增强园区吸纳、承载能力;强化管理,实现管理规范化、系统化、优质化,最大限度激发园区活力;坚持产城融合,大力招商引资,倍增增量。
创建优质高效投资发展环境
通过深入推进商事登记制度和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化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打造“诚信政府、法治政府、效率政府”;在全县树立“投资者、纳税人就是衣食父母”和“服务投资者就是发展自己”的理念,提供“最快捷、最优质、最高效”的服务;重拳整治“慵懒散”和“吃拿卡要”,全力破除“中梗阻”,大力营造重商安商、亲商爱商的投资环境,全力打造“全国投资发展环境最优县”。
在创新工作机制方面,赤城县严格实行项目推进保障机制,以目标倒逼进度、以时间倒逼效率、以督查倒逼落实、以考核倒逼管理,确保项目落地见效。继续实施领导包联重点项目责任制,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继续实施现场观摩拉练机制,通过实地看、一线比、找差距、增压力,加大对项目工作的督查力度,精准督导、严实督导,问责督导。继续实施“年初建账、年中查账、年底要账”的目标责任考核管理机制和年终述职机制,确保每一项工作有布置、有检查、有考核、有奖惩。继续加大项目和政策跑办力度,县直部门招商引资的目标任务确保比上年递增10%以上;各乡镇和凡是有争取资金渠道的县直部门,争取资金目标任务确保比上年递增10%以上。
打造生态宜居特色园林之城
赤城县坚持争取国家投入和市场化融资并举、生态林和经济林建设并举、林上经济和林下经济并举,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走出一条“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的新路子。
按照“山水园林城市、生态宜居之城”功能定位,以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为契机,以建设“两河六湖八公园”为目标,五年内把县城打造成“京北湖城”,全面提升城市的环境品质、生活品质和人文品质。坚持“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人本理念,实施县城绿色景观提升工程,打造生态宜居之城。
按照城乡总体规划和城市控规,实施好旧城改造提升和新城区建设, 拓展城市空间,完善城市功能,壮大城市规模,未来五年,新城区面积增加2-3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达到13.7平方公里,县城人口达到10万人;突出区域地方特色,挖掘区域文化内涵,打造大海陀桃源小镇、后城江南小镇、独石口历史风情小镇、龙关特色小镇、镇宁堡新雪国旅游度假小镇和东万口旅游健康小镇;以“环境美、产业美、精神美、生态美”为目标,突出“产业富民、生活文明”,重点抓好硬化、绿化、亮化、自来水入户、标准化卫生室、 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危房改造7项工作,确保2018年底前所有贫困村美丽乡村全覆盖。
今后五年, 赤城县年均绿化率新增2个百分点以上,全县有林面积突破550万亩,森林覆盖率将达到65%左右。 坚持建管结合、造林与防火并重,扛起责任,坚定向“零火灾”目标迈进。 牢牢把握“国家水源涵养功能区”定位,深入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修复工程;开展生态廊道景观提升工程, 营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水生态系统;加强水资源环境和河流源头治理。到2020年, 中心城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县城再生水回用率达到50%以上; 按照《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要求,认真抓好PM10、PM2.5、 二氧化硫等重点污染物治理,推进矿山企业转型,妥善处置“僵尸企业”, 加强矿山生态治理, 打造绿色矿山,到2020年,空气质量达到世卫组织第二阶段标准,稳居全省前列。
完善民生工程实现城乡全覆盖
实施社保扩面提标工程,建立全面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落实大病医疗保险,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下。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统筹推动扶老、助残、济困、赈灾等社会福利事业发展;完成群众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
启动县城文化馆、体育馆、图书馆“三馆”建设,改善公共文化活动基础设施;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县城新建3所小学;深化教育改革,加强与京津名校交流合作,聘请一批管理人才和特级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县医院与市附属医院完成托管为契机, 通过整体托管、远程医疗等方式,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完成中医院搬迁。加大食品药品监管力度,确保食药安全,打造“健康赤城”。
按照“依法信访、依法治访”原则,在实施“1221”信访工作法的基础上,强化源头治理,坚持“一线工作法”。要强化法治宣传教育和法治文化建设,引导全民自觉守法,依法解决问题。加强社会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赤城”建设,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认真做好民族宗教、矛盾调处、法律援助等工作。 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强化源头预防;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防各类安全事故发生。切实抓好禁毒工作,坚持“零种植”目标。(实习记者宋锦丰 通讯员王满龙 申贵飞 姜雪娟)
自定义html广告位